【其他功能JS】
中医门诊
    联系人:刘少尉
    手机号码:13411921051
    电子信箱:
    49318126@qq.com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汕头市金新北路樱花园铺面

    白蚁防治药物概述

         发布时间:2015-03-03 
           白蚁防治的主要方法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建立阻止白蚁进入的屏障(如沙粒、不锈钢网等)。在我国物理防治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实际运用得很少。我国白蚁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目前白蚁防治常用的防治药物主要有:生物类白蚁防治药物、有机氟类白蚁防治药物、苯基吡唑类白蚁防治药物、生长调节剂类白蚁防治药物、无机盐类白蚁防治药物、烟碱类白蚁防治药物、拟除虫菊酯类白蚁防治药物、有机磷类白蚁防治药物。现将白蚁防治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归纳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1  生物类白蚁防治药物
    1.1 阿维菌素Abamectin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致死作用较慢,但作用安全,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具较好的预防穿透作用[1],并以20 mg a.i./kg和100 mg a.i./kg的毒饵对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和堤坝白蚁防治效果较好[2.3]。
    1.2 伊维菌素Ivermectin 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0.3%伊维菌素乳油对白蚁具有较大的毒性,处理土壤或与潮湿土壤接触的木块时,使用浓度需1500 mg/L[4],处理的沙土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和黄胸散白蚁具较高的毒性,有较强的毒杀能力和驱避活性[5.6],可替代灭蚁灵防治白蚁[7]。
    1.3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寄生真菌,属低毒类[8],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有明显的控制效果[9.10]。在白僵菌中适当加人玻璃粉或硫酸链霉素等增效剂[11],然后再与仿生动植物杀虫剂混合使用,可作为综合防治白蚁的一个有力手段[12]。当温度25 ℃,相对湿度大于95%时,对象白蚁的致死效果较好;当在CO2浓度高的空气中,可影响台湾乳白蚁的死亡。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浓度的CO2对白僵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3]。
    1.4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是害虫微生物防治的常用药物。用绿僵菌复合剂浸根后造林,幼林白蚁危害致死率仅为3.4% [14],值得在桉树造林工程中大面积推广[15]。在室内已经成功的利用绿僵菌感染白蚁 [16],并且以每毫升1×108孢子杀灭黑翅土白蚁效果最好[17]。
    生物杀虫药物具有很多优势,如特异性强;具有自然传播感染的能力;不易产生抗药性;属于环保生物农药等。但是目前用于微生物杀虫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却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野外药效试验中它的防治效果差,与室内实验结果不相一致。因此在推广利用微生物防治白蚁时还必须做到:该微生物适应野外的温度、湿度波动,尤其是CO2变化   等各类因素。
    2  有机氟类白蚁防治药物
    2.1 氟虫胺Sulfluramid 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含氟杀虫剂,主要以毒饵形式用于室内防治蚂蚁和蟑螂,对台湾乳白蚁也具有较好、较快的传毒、毒杀作用 [18.19]。0.08%氟虫胺饵剂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均具有良好的诱食效果和缓慢的毒杀作用,能够消灭这2种白蚁的整个群体[20]。在野外,35~50 d可使全巢白蚁死亡,效果明显[21]。
    2.2 其他有机氟类 硫氟酰胺N-butyl 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生物活性与氟虫胺相近,制剂可用于灭治白蚁,国内尚无白蚁灭治制剂登记,推荐使用浓度0.1%[22];伏蚁腙Hydramethylnon为试验性杀虫剂,具胃毒作用,在环境中无生物积累作用。制成0.25%~0.5%含量的毒饵诱杀散白蚁,投饵6 d后白蚁开始死亡,毒饵对白蚁无驱避作用;伏蚁灵研究较少,适用于火蚁和白蚁防治[23.24]。
    有机氟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白蚁的能量代谢,一般用于饵剂法灭治法防治白蚁。饵剂中有效成分含量低,可明显减少用药量。大大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需要重视的是有机氟类药物是高毒药物,使用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3  苯基吡唑类白蚁防治药物
        氟虫腈Fipronil 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有一定的致死作用。较高浓度黑胸散白蚁有驱避性,但可以使用50mg/L及以下浓度防治黑胸散白蚁[25]。研究还发现:氟虫腈粉剂具有传递性,未接触氟虫腈药物的白蚁个体只需与接触药物的个体发生接触,即会死亡[26.27];在室内,0.125%氟虫腈和氟铃脲的复配剂能够有效防治苏州乳白蚁Coptotermes suzhouensis[28]。
    氟虫腈属中等毒性,杀虫谱广,具有触杀、胃毒和中度内吸作用。对蜜蜂和水生生物毒性很大,对环境不友好。农业部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除卫生用、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在我国境内停止销售和使用用于其他方面的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运用氟虫腈防治白蚁时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其使用量。可以考虑与其他药物互配,研发新的白蚁防治药物。
    4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白蚁防治药物
    4.1 苯氧威Fenoxycarb 是保幼激素类药物,不易产生抗性、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29],并能显著减少但并不完全消除台湾乳白蚁工蚁体内的原生动物种群[30]。此外,苯氧威对低等白蚁(如台湾乳白蚁、散白蚁、干木白蚁和内华达湿木白蚁)的兵蚁形成具有诱导作用[31~34]。
    4.2 氟铃脲Hexaflumuron 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杀虫谱较广,且速效,可作为灭蚁灵的替代品来防治白蚁[35.36]。在有白蚁的地方埋设氟铃脲诱杀剂,经过1~9个月可把台湾乳白蚁全部杀死。在药物处理未见效的地方,也可用该药物诱杀[37]。此外,在以松树锯木粉为原料的饵料中,0.50%氟铃脲在室内对台湾乳白蚁无拒食作用,但在野外有拒食作用。同时,台湾乳白蚁对氟铃脲的敏感程度远高于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38]。另有报道,美国散白蚁工蚁对氟铃脲吸收极快[39],防治效果较好。
    4.3 氟啶脲Chlorfluazuron 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低毒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无内吸性。0.1%氟啶脲饵剂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0]。0.25%和0.05%氟啶脲诱饵对台湾乳白蚁具有毒杀效果,无驱避作用。通常情况下,0.20~0.22 g氟啶脲原药可消灭整巢白蚁[41]。Rojas等(2003)利用氟啶脲诱饵防治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表明:氟啶脲诱饵9个月能杀灭白蚁群体[42]。
    4.4 氟虫脲Flufenoxuron 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明显的触杀和胃毒作用。雷朝亮等(1996)使用327.36 umol/L氟虫脲处理台湾乳白蚁,3d后死亡率达80%以上。卢川川等(1997)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氟虫脲和灭蚁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杀效果。两者相比,氟虫脲的毒效比灭蚁灵慢1~2 d,100 g/L氟虫脲处理后9~10 d,白蚁死亡率为10% [43]。驱避性研究表明氟虫脲诱饵毒剂对白蚁无明显的驱避作用。Rojas等(2001) 室内测定了250 ppm氟虫脲对台湾乳白蚁无明显的驱避作用,6周内白蚁群体(共2500头白蚁,其中工蚁80%,兵蚁20%)全部死亡。King等(2005)证明在强迫取食和选择性取食条件下,0.25%~0.5%的氟虫脲均无驱避作用[44]。另外,Faragallna等(1985)认为氟虫脲对白蚁群体有诱导兵蚁产生的作用[45],并且10 ppm氟虫脲处理6个月后年幼蚁后所产的卵不能孵化[46]。
    4.5 多氟脲Noviflumuron 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抑制几丁质的合成,白蚁接触后不能蜕皮进入下一龄,主要是破坏白蚁独有酶系统。药性传递方面,19~27 ℃传播速度快,15 ℃明显降低,防治欧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 (Kollar)时,中毒剂量至少比氟铃脲少2~3倍 [47.48]。钟俊鸿等(2004)试验指出,该饵剂防治白蚁有显著效果,0.25%多氟脲饵剂系统可以消灭台湾乳白蚁群体,并且每个群体平均只需有效成分0.106克[48]。
    4.6 氯芬隆Lufenuron 也是苯甲酰脲类几丁质的合成抑制剂。通过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是苯甲酰脲类几丁质抑制剂。Su[49]试验表明,用1000~2000 ppm氯芬隆处理台湾乳白蚁或用50~l00 ppm氯芬隆处理散白蚁,会影响白蚁取食。若在不产生影响的浓度下取食,饲养9周后死亡率达50%~80%。
    4.7 烯虫酯Methoprene 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类似物。作用机理在于干扰昆虫的蜕皮过程,近年来在白蚁防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烯虫酯能够完全消除散白蚁和达尔文澳白蚁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后肠内所有的共生原生动物[50~52],并对达尔文澳白蚁的取食产生抑制作用[53.54]。此外,还可以抑制东方散白蚁工蚁蜕皮而导致其死亡[55],影响东方散白蚁繁殖蚁脱翅配对,而导致其群体建立失败[56]。Su等[57]用含烯虫酯的诱饵诱杀台湾乳白蚁群体,两周后兵蚁死亡率为25%,并且诱导了前兵蚁的形成。Haverty等[58] 、Okot Kotber[59.60]也获得了相似的试验结果。但在野外,用烯虫酯防治原鼻白蚁(兵蚁比例为6.9%~2.2%)时[61],并没能取得兵蚁数量的增加和群体衰落的结果[62]。
    昆虫生长调节剂在白蚁防治上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但目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合成物越来越多的被发现,而应用于白蚁防治上的该类药物还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几种药物。因此加大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找到更多适用于白蚁防治的该类药物。
    5  无机盐类白蚁防治药物
        硼酸(硼酸盐)Boricacid 是一种无机酸,主要用于消毒、杀虫、防腐。硼酸和硼酸盐作为一种木材防腐防虫剂早在1948年就已在美国注册生产,之后因为毒性更大的、药效期更长的有机杀虫剂出现而被放弃。现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理念逐渐被倡导,无色、无味、对哺乳动物低毒安全的硼酸和硼酸盐类杀虫剂再次受到重视。美国有关研究表明0.0625%浓度的硼酸盐溶液可以使欧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在2周内死亡,台湾乳白蚁在3周内死亡。并且当木材中硼酸盐的含量大于0.25%时对白蚁的取食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木材中的硼酸的含量达到1%时,就可以有效的保护木材不受白蚁的危害。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硼酸和硼酸盐处理的木材,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腐木真菌,而且能有效地预防白蚁、天牛、粉蠢等蛀木害虫,是目前最安全、最有效的木材保护措施[63.64]。
        但是,由于目前很多人还不知道或不了解硼酸(硼酸盐),我国一直以来也主要使用其他化学药物做木材预防处理,因此该类产品推广起来还存在一定难度。
    6  目前白蚁防治常用化学药物
        目前我国常用的白蚁防治药物有烟碱类白蚁防治药物、拟除虫菊酯类白蚁防治药物、有机磷类白蚁防治药物。
    6.1 烟碱类白蚁防治药物
        吡虫啉Imidacloprid 是烟碱类高效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卢川川[65]、韦昌华等[66] 研究表明用0.3%~0.05%浓度的吡虫啉处理土壤可以有效防止白蚁的侵害[67],用量比常规的有机磷杀低10~20倍,试验中还明确了国产吡虫啉比进口吡虫啉更具驱避性。但也有实验表明吡虫啉对台湾乳白蚁无驱避作用[68],LC50为0.1536%[69],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在野外,同浓度的吡虫啉和毒死蜱林间实验表明要达到相同防治效果,吡虫啉所需浓度低于毒死蜱[70]。
    6.2 拟除虫菊酯类白蚁防治药物
    6.2.1 联苯菊酯Bifenthrin 是一种高效合成除虫菊酯杀虫、杀螨剂。由于联苯菊酯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所以它既有高效毒杀作用又有独到的驱避作用,因此将它用于新建房屋白蚁预防会有较长的有效防治时间和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由于联苯菊酯杀白蚁悬浮剂无气味、环保,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欢迎[71]。
    使用非驱避性白蚁防治药物防治白蚁时,白蚁在穿透过程中会有较高的死亡,甚至达到100%。但对于驱避性白蚁防治药物,白蚁在穿透过程中死亡率较低,并且穿透的药物浓度与死亡率不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室外试验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联苯菊酯的持效期比毒死蜱的长[72],同时,不同剂型的联苯菊酯对白蚁的毒杀效果也不同。鉴于水乳剂和悬浮剂对环境污染小及节约能源等因素,认为联苯菊酯的水乳剂和悬浮剂比传统乳油剂型更具有推广价值[73]。此外,将联苯菊酯和茶皂素按比例混合作用于白蚁,增效作用明显,混剂的杀毒作用明显高于茶皂素和联苯菊酯单独的处理[74]。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已有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用于白蚁防治,对不同环境多种白蚁具有很好的灭治效果,使用安全、环保[75]。
    6.2.2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处理木材时,可很好的防止白蚁为害[76];作为土壤处理剂时,也可很好的防治白蚁[77]。
    6.2.3 二氯苯醚菊酯(氯菊酯)Permethrin 是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对散白蚁不同的身体部位和不同神经系统具有不同作用效果;药物浓度不同,其药物效果差异也很大[78]。谭速进等认为氯菊酯在浓度为1.66×10-4 mol/L以下时,对羧酸酯酶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Ca-ATPase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LC50为5.11×10-7 mol/L [79]。
    6.3 有机磷类白蚁防治药物
    毒死蜱Chlorpyrifos是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遇光易分解。
    毒死蜱对黑翅土白蚁、台湾乳白蚁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且以胃毒作用为主[80.81]。使用相同浓度的毒死蜱和氯丹分别处理土壤后,毒死蜱有更快的致死速度,但驱避作用不如氯丹。毒死蜱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杀效果均接近或优于常用的氯丹[82]。同时,毒死蜱与植物性杀虫剂混配,其毒杀效果与毒死蜱等单独使用效果一致或略高[83];与甲胺磷复配剂对黑胸散白蚁有明显的增效作用[84] 。在土壤处理方面,毒死蜱触杀速率快、传毒性强和驱避作用大,可作为预防白蚁的药物[85]。无论是山地黄泥砂土、黄斑青紫泥土,还是淡涂泥土,对毒死蜱的吸附性均远高于氰戊菊酯[84]。
    7 小结和展望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低成本,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对环境和人畜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为此应该开发研究环保生态型药物,如植物性提取液、植物内生菌、病原微生物、白蚁寄生生物等防治白蚁,但目前该类药物或技术发挥药效作用时间长、见效慢、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受蚁害困扰群众的迫切需求。因此,利用药物防治的当务之急是:筛选出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化学药物。而“持效期长”一直是困扰白蚁防治工作者的难题。缓释剂的研发正好可以解决这一个难题。目前的缓释剂型主要有:聚合物制剂、微胶囊制剂、水凝胶乳剂、脂质体制剂、包结化合物制剂等。在白蚁防治上已有微胶囊制剂的应用,效果显著。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给推广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加大科研设备投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广使用缓释性制剂,最终达到减少化学药物施用量,延长药物有效期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宣传和贯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念,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环保型技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莫建初, 滕立, 杨天赐. 阿维菌素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的毒效. 农药学学报, 2002, 4(4): 86-89.
    [2] 张卫壮, 李少南, 王学东, 等. 阿维菌素防治堤坝白蚁药效试验. 农药, 2003, 7(20): 17-18.
    [3] 韦春义, 马英玲. 几种杀虫剂对黄翅大白蚁的毒力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51): 3088-3092.
    [4] 郭建强, 龚跃刚, 金士庆. 0.3%伊维菌素乳油预防白蚁的效果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6): 540-543.
    [5] 郭建强, 龚跃刚. 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对伊维菌素的敏感性差异.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7, 18(1): 29-31.
    [6] 郭建强, 龚跃刚, 雷阿桂. 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毒效观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5, 4: 284-286.
    [7] 李国兴, 赵建明. 3%伊维菌素粉剂防治白蚁的效果研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2, 18(3): 189-194.
    [8] 王泓波, 胡才炳. 白僵菌的毒性研究概述. 职业医学, 1995, 22(3): 41-42.
    [9] 陈红梅. 绿僵菌与白僵菌对黑翅土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华东昆虫学报, 1999, 8(1): 107-109.
    [10] 张礼生, 张泽华, 高松. 绿僵菌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农向群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91-94.
    [11] 李摧华, 刘显钧. 白僵菌来灭治家白蚁野外实验初报. 住宅科技, 1985, 3: 33-34.
    [12] 杨刚, 彭熙绵, 杨礼中, 等. 白僵菌与仿生动植物杀虫剂混用灭治散白蚊研究. 医学动物防制, 2003, 19(12): 731-733.
    [13] 李栋, 郑洁坤, 赵元, 等. 微生物防治家白蚁的室内试验效果. 昆虫知识, 1979, 4: 162-165.
    [14] 黄龙杰. 4种药剂防治桉树幼林白蚁试验. 广东林业科技, 2004, 20(1): 58-60.
    [15] 廖仿炎, 徐金柱, 秦长生, 等. 应用绿僵菌复合剂防治桉树白蚁的几个技术问题. 广东林业科技, 2009, 25(3): 39-41.
    [16] 谢杏扬, 戴自荣, 黄珍友. 绿僵菌感染家白蚁的室内试验初报. 昆虫知识, 1984, 5: 223-224.
    [17] 黄海, 董昌. 绿僵菌的培养及其防治白蚁的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06, 45(1): 62-64.
    [18] 钟平生, 张颂声, 李静美, 等. 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农药, 2005, 44(5): 222-223.
    [19] 夏传国, 刘奎林, 邹贤贵, 等. 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药效研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3, 9(2): 22-24.
    [20] 庞正平, 周晔, 周留坤, 等. 0.08%氟虫胺灭白蚁饵剂防治白蚁的药效研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7, 3(5): 321-324.
    [21] 钟平生, 张颂声, 李静美. 氟虫胺诱饵剂防治白蚁的药效试验.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5, 16(2): 110-111.
    [22] 李小鹰, 王以燕. 我国白蚁防治及药剂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3, 9(1): 47-50.
    [23] 李小鹰, 高道蓉, 徐卫英. 美国的白蚁及其防治概况. 白蚁科技, 1998, 15(1): 1-17.
    [24] 赵元. 广东白蚁及其防治.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9: 84-88.
    [25] 毛伟光, 叶天降, 刘光胜, 等. 氟虫腈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观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6): 449-452.
    [26] 李小鹰, 王以燕. 防治白蚁药剂的发展.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3, 24(5): 30-34.
    [27] 黄求应, 薛东, 童严严. 氟虫腈、吡虫啉作为黑翅土白蚁诱杀药剂的效果. 昆虫知识, 2005, 42(6): 656-659.
    [28] 韩宝红, 陈斌, 陈镈尧. 复配剂对苏州乳白蚁的毒力传递作用研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5): 3351-352.
    [29] 张宏超, 赵玉中, 葛倩, 等. 苯氧威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河南化工, 2002, 7: 11-12.
    [30] Jones SC, Lenz M. Fenoxyearb-induced caste differentiation and mortality in Coptotermes formosanus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J Econ Entomol, 1996, 89: 906-914.
    [31] Haverty MI, Howard RW. Effects of insect regulators on subterranean termites: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defaunation, and starvation. Ann Entomol Soc. Amer, 1979, 72: 503-508.
    [32] Jones SC. Field evaluation of fenoxyearb as a bait toxieant for subterranean termite control. Sociobiology, 1989, 15: 33-41.
    [33] Springhetti A. The influence of farnesenie acid ethyl ester on the diferentiation of Kaloterme flavicolis (Fabr.) (Isoptera) soldiers. Esperientia, 1974, 30: 1197-1198.
    [34] Wanyoni K. The influence of the 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s ZR 512 (Zoecon) on caste deveopment in Zootermiopsis nevadensis (Hagen) (Isoptera). Insectes Sociaux, 1974, 21: 35-40.
    [35] 张红兵, 李小鹰, 戴华国, 等. 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对三种饵剂的嗅觉行为反应. 昆虫知识, 2005, 42(3): 298-300.
    [36] 刘自力, 黄雷, 易俊骥, 等. 氟铃脲纸片实地诱杀乳白蚁试验. 中国森林病虫, 2005, 4: 44.
    [37] 王问学. 介绍一种取代灭蚁灵的新药—氟铃脉. 白蚁科技, 2000, 17(4): 12-13.
    [38] 刘自力, 黄雷, 易俊骥, 等. 氟铃脲在家白蚁诱饵中最适量的室内外试验.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 24(1): 74-77.
    [39] 汪开治. 氟铃脲对美国散白灭杀灭效果显著. 浙江林业科技, 2006, 2: 18.
    [40] 林爱寿, 冯亮和, 陈静, 等. 氟啶脲饵剂灭杀白蚁效果测定. 中国森林病虫, 2011, 4: 34-36.
    [41] Brenton CP, Christopher JF. Field evaluation of the bait toxicant chlorfluazuron in eliminating Coptotermes acinaciformis (Froggatt)(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J Econ Entomol, 2003, 96(6): 1828-1831.
    [42] Rojas MG. Field evaluation of nutrionally-based bait matrix against subterranean termites (Isoptera: Rhinotermites). Sociobiology, 2003, 41(1A): 81-90.
    [43] 卢川川, 钟浩泉. 卡死克和灭蚁灵对家白蚁的毒效试验. 白蚁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省白蚁学会编. 1997: l-5.
    [44] King JE. Comparative laboralory efficacy of noviflumuron and diflubenznron on Reticulitermes flavipess (Isoptera: Rhinotermites). Sociobiology, 2005, 45(3): 779-785.
    [45] Su NY, Schefrahn RH.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wo chilin synthesis inhibitors, hexaflumuron and diflubenzuron, as bait toxicants against formsan and eastern subterranean termites (Isoptera: Rhinotermites). J Econ.Entomol, 1993, 86(5): 1453-1457.
    [46] Rojas MG, Ramos JAM. Bait matrix for delivery of 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to the formasan subterranean termite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J Econ Entomol, 2001, 94(2): 506-510.
    [47] Spomer NA. Temperature effct on kinetics of uptake, transfer, and clearance of [14C] noviflumuron in eastern subterranean termites (Isoptera: Rhinotermites). J Econ.Entomol, 2006, 99(l): 134-140.
    [48] 钟俊鸿, 刘炳荣, 黄珍友. XDE-007饵剂防治台海乳白蚁野外群体的研究. 广东省白蚁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 2004, 11: 7-19.
    [49] Spomer NA, Kamble ST.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novflumuron performance against the eastern subterranean termite (Isoplera: Rhinotermitidae). Sociobiology, 2005, 46(2): 335-348.
     [50] Haverty MI, Howard RW. Effects of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on subterranean termites: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defaunation, and starvation. Ann Entomol Soc Amer, 1979, 72: 503-508.
    [51] Howard RW. Effects of methoprene on binary caste group of Reticulitermies flavipes (Kollar)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Environ Entomol, 1983, 19: 291-298.
    [52] Howard RW. Effeets of methoprene on Reticulitermes flavipes (Kollar)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J Georgia Entomol Soc, 1984, 19: 291-298.
    [53] French JRJ, Robinson PJ, Yazaki Y, et al. Bioassays of extracts from white cypress pine (Callitris columellaris F. Muell.) against subterranean termites. Holzforsch, 1979, 33(5): 144-148.
    [54] Freneh JRJ, Robinson PJ. Feeding inhibition of Mastotermes darwiniensis Froggatt (Isoptera) on JHA surface-treated plywood blocks. Z Angew Entomo, 1978, 85: 360-364.
    [55] Haverty MI, Howard RW. Effects of insect regulators on subterranean termites: induetion of differentiation, defaunation, and starvation. Ann Entomol Soc Amer, 1979, 72: 503-508.
    [56] Howard RW. Effects of methoprene on colony foundation by alates of Reticulitermes flavipes (Kollar ). J Georgia Entomol Soc, 1980, 19: 291-298.
    [57] Su NY , Tamashiro M, Haverty MI. Effect of three inseet growth regulators, feeding substrates, and colony origin on survival and presoldiers produetion of the Formosah subterranean termtes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 J Econ Entomol, 1985, 78: 1259-1263.
    [58] Havorty MI, Su NY, Tamashiro M, et al. Concentration-dependent presoldier induerion and feeding deteerrency: Potential of two growth regulatore for remedial control of the Formosan subterranean termite. J Econ Entomol, 1989, 82: 1370-1374.
    [59] Okot-KOtber BM. Influence of juvenile hormone analog on soldier differentiation in the higher termite macrotermes michaelseni. J physiol Entomol, 1980, 5: 407-416.
    [60] Okot-Kotber BM. Competence of Macrotermes michaelseni (lsoptera: Maerotermitinae) larvae to differentiate into soldi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s (ZR 515, methoprene). J Insect Physio1, 1980, 26: 655-659.
    [61] Haverty MI. The proportion of soldiers in termite colonies: A list and a bibliography (Isoptera). Sociobiology, 1977, 2: 199-216.
    [62] Hrdy I, Krecek J, Zuskova Z. 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s effect on the soldier caste differentiation in termites (Isoptera). Vestn Cesk Spol Zool, 1979, 43: 260-269.
    [63] 蔡文根, 蒋新星. 硼酸盐类木材防虫防霉剂的研究与开发. 全国第八届城市昆虫学术研讨会文集.
    [64] 尹红, 隋晓斐. 硼酸木材防虫剂预防建筑物白蚁药效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2): 131-133.
    [65] 卢川川, 韦昌华, 陈国强, 等. 吡虫啉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效试验. 白蚁科技. 1999, 16(3): 2-4.
    [66] 韦昌华, 卢川川, 易叶华, 等. 吡虫啉防治台湾乳白蚁的初步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1(4): 33- 35.
    [67] 陈少波, 陈瑞英, 陈雪霞. 吡虫啉防治家白蚁的室内药效试验. 华东昆虫学报, 2002, 11(1): 91-94.
    [68] 张良, 邓建海, 王问学. 吡虫啉驱避作用的再测试. 农药, 2005, 44(3): 138.
    [69] 卢川川, 韦昌华, 李勇, 等. 吡虫啉对台湾乳白蚁的触杀毒力测定. 白蚁科技, 2000, 17(3): 1-4.
    [70] 韦昌华, 卢川川, 易叶华. 吡虫啉防治台湾乳白蚁的初步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1(4): 33-35.
    [71] 何基伍, 王众, 黄中山, 等. 4种药物对黑胸散白蚁的灭效比较研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1, 17(5): 349-351.
    [72] 林雁, 黄晓光, 张锡良. 毒死蜱、联苯菊酯在模拟房屋白蚁预防施工的野外试验地的残留动态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06, 8(2): 143-146.
    [73] 邹文娟. 三种不同剂型联苯菊酯对栖北散白蚁和台湾乳白蚁的药效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74] 杨云秋. 茶皂素对联苯菊酯防治白蚁的增效作用. 安徽省昆虫学会、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75] 周留坤, 周晔, 季国华. 5%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对白蚁的灭效研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 2: 104-107.
    [76] 张方耀, 李参, 樊德方. 高氰戊菊酯防治白蚁试验(Ⅱ)室内木材处理. 华东昆虫学报, 1995, 4(2): 96-98.
    [77] 张方耀, 李参, 樊德方. 高氰戊菊酯防治白蚁试验(Ⅰ). 农药, 1995, 3(2): 18-20.
    [78] 陈驹. 二氯苯醚菊酯(氯菊酯)点滴法对散白蚁药效观察试验. 白蚁科技, 1988, 5(2): 19-22.
    [79] 谭速进, 谭晓宏, 杜林方, 等. 一种菊酯类复合剂对黑胸散白蚁体内CarEs和Ca-ATPase活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02, 45(4): 441- 446.
    [80] 张再福, 朱建华, 陈红梅, 等. 毒死蜱对黑翅土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武夷科学, 2000, 16: 83-87.
    [81] 高四维, 朱国念, 吴慧明. 毒死蟀对台湾乳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白蚁科技, 1997, 14(3): 6-11.
    [82] 唐昌汉, 陶维强, 王健, 等. 毒死蜱混剂对黑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 中国昆虫学会年学术年会. 2002.
    [83] 张再福, 朱建华, 陈红梅, 等. 几种杀白蚁药物或混配剂对黑翅土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森林病虫通讯, 2000, 5: 24-28.
    [84] 杨挺, 孙扬, 皇甫伟国, 等. 白蚁防治剂毒死蜱和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9): 486-489.
    [85] 韦春义, 马英玲. 几种杀虫剂对黄翅大白蚁的毒力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15): 3088-3092.
    上一条】 【返回列表】 【下一条
    联系人:刘少尉 手机号码:13411921051
    电子信箱:49318126@qq.com  地址:汕头市金新北路樱花园铺面
    版权所有 (2013) 汕头森威环境卫生有限公司